通訊員培訓會議學習心得
生產部 肖雅靜
這場通訊員的培訓會議,公司特邀請專家老師授課,整個培訓會議持續(xù)了一天,老師們的授課循循善誘、由淺至深,先結合他們自己的經(jīng)歷做出分析和總結,再讓我們實操融會貫通,變成自己的經(jīng)驗,整個會議充滿了愉悅的氛圍、快活的空氣。
上午9:00-11:00為新聞通訊寫作課程,余老師將中醫(yī)的“望聞問切”與新聞通訊寫作聯(lián)系起來,告訴我們新聞通訊有何作用、要寫什么、有何準備及如何操作。
“望”——郭超人說過:“記者筆下有財產萬千,筆下有毀譽忠奸,筆下有是非曲直,筆下有人命關天”。作為新聞通訊員的我們,既是黨委、政府的“耳目喉舌”,也是社會與人民群眾的“風向儀”、“瞭望塔”,我們在這之間起著至關重要的承接作用,更需要細心觀察,明辨是非,看清本質,用積極向上的筆調描繪身邊的社會百事與幸福畫卷。
“聞”——何為“新聞”?首先需要建立在新近事實的基礎上,“國家大事”為新聞,“人民關心的事”為新聞,“新奇的事”也可為新聞。我們需要敏銳地感知政策變動、聚焦社會痛點、了解人民真正喜聞樂見的事。此外,我們還需要由小見大,或是看到旁人不曾注意的獨特溫情細節(jié),亦或是挖出司空見慣的新聞獨到的“另一面”角度。結合上述幾點,我們才能寫出切實有價值、有意義、有吸引力的好文章。
“問”——通訊往往離不開采訪和素材的收集,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采訪與收集素材的技巧與我們的通訊寫作相輔相成、密不可分。采訪前一定要做好十足的準備,平時也需要多多閱讀與觀察,提升自己的閱讀量與知識面。
“切”——即使是同一件事,不同的通訊員寫,也一定是不同的“哈姆雷特”,找新聞的切入點,在一眾文章中脫穎而出,可謂是通訊寫作中能起到四兩撥千斤作用的“巧勁”。余杏老師用“荒漠化治理”等例子,教會我們善用“對比法”找尋突破口,使我們受益匪淺。
下午2:00-4:00為短視頻拍攝制作課程,新媒體蒲老師利用手機軟件“剪映”教我們一群剪輯“小白”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地運用收集的素材“出片”。短視頻作為一種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行的內容傳播方式,不僅能記錄日常召開的活動、會議等內容,還能進行包裝宣傳、人物事件剖析,風格或莊重或歡快,能在短時間內讓觀眾最大化的接收要點信息。每一個看似簡單的短短幾分鐘的視頻,背后可能就是無數(shù)個日夜的心血。我們依照蒲老師教導的方式紛紛投稿我們自己的作品,老師一一進行了指導,短短兩小時的課程歡聲笑語,也激發(fā)了我對短視頻剪輯的興趣。
會議結束后,最使我有感觸的正如余老師筆下的新聞標題——“一子落”便“滿盤活”,也許在此之前,我們如無頭螞蟻一般,空有滿腔熱忱無法吐訴,而兩位老師的傾情教導“一子落”,讓我們所有臺下的聽眾都“活”了起來,找到了通訊寫作基本又多樣的表達方式。這便是這次會議我們最大的收獲。
湖南天聞新華印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唯一官方網(wǎng)站
地址:湖南望城,湖南出版科技園 / 郵編:410219 / 服務熱線:0731-84430037 / 備案號:湘ICP備09016354號-1 / 技術支持:長沙思洋網(wǎng)絡科技有限公司